●加入收藏 ●English企业邮局
 
 

首页

技术平台

商务平台

人才教育

产业基地

基地优势

合作咨询中心

产品订购

 

首页

研究所简介

新闻中心

研究机构

 
陈新滋院士研究室
 
 
  王均教授研究室
  盛泽林博士研究室
 
 

项目中心

技术平台

商务平台

人才教育

产业基地

基地优势

合作咨询中心

产品订购

苏ICP备15009132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陈新滋院士研究室
 

    陈新滋院士研究室主要从事破骨细胞非编码核酸调控破软骨细胞在骨性关节炎进程中的作用、类风湿关节炎进程中成骨细胞调控炎症与骨形成的分子机制、肌肉细胞调控成骨细胞的核酸分子机制等研究;并致力于开展细胞特异的核酸靶向递送系统、取代单抗的下一代核酸适配子药物的研发以及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天然活性分子偶联物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

陈新滋  教授  院士  博士生导师(化学)

  陈新滋,1950出生,广东台山市人。197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1979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79-1992年在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中心研究室担任高级研究专家,1992-1993年任台湾大学访问专家,1993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1994-2005 年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主任及讲座教授,2004-2007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2007后担任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2011年后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1999年担任美国化学会香港分会会长,1997-2001年担任香港化学会会长。

    至今已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SCI研究论文超过400篇, 被引用超过7千次。主编学术专著7本,获得授权美国专利22项和授权中国专利18项,向国际化学和制药跨国公司转让专利技术2项,研究成果在国内成功实现产业化1项,获得新药研究获临床批文1项。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不对称构建C-C键的关键技术研究),1999年获日本有机合成化学会 “Lectureship”奖,获2006/07年度日本科学振兴会邀请学人奖。并先后担任国际重要学术刊物“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U. S. A.)” 顾问编辑(1999-2005),“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 S. A.) ”编委顾问,“Advanced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Germany)” 编委顾问,“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编委顾问,“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地区主编 (亚洲与澳洲, 1997-2002),“Chirality (U. S. A.)”编委顾问。

吕爱平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

    吕爱平,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香港浸会大学整合生物信息医学和转化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名词术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标准化组织-TC249 中方Mirror Committee 主席。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法人代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公司(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长。

    长期从事中医证候分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和新药研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①在系统生物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展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②基于中医临床有效方药,利用生物信息和药物化学设计方法开展新药研发工作。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奖和中国标准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500 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Medicine, Biomaterials,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Scientific Reports, Journal of Proteomic Research 等 SCI 收录论文近200 篇。获PCT和国家发明专利60 余项。编写著作30 余部。先后在Ohio State University、Lund University、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张戈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骨伤科

    张戈博士于2003年完成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联合培养的博士计划,获得骨伤科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系及创伤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开始受聘研究助理教授;2012年开始,正式加入香港浸会大学受聘副教授,组建香港浸会大学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http://tmbj.hkbu.edu.hk/)。 

    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主要工作分别如下: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发现和鉴定了一个非编码核酸介导破骨细胞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通讯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 2016)、设计了趋向骨形成表面的靶向成骨系细胞的递送系统(Nature Medicine 2012)、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发现和鉴定了具有调控成骨细胞骨形成的非编码的微核酸(Nature Medicine 2013)、设计了能够直接识别成骨细胞的基于适配子的靶向递送系统(Nature Medicine 2015)、设计了趋向骨吸收表面靶向破骨细胞的递送系统(Biomaterial 2015)、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适配子筛选技术(Analyst 2015)、建立了局部力学性质稳定并且能够被活体定量跟踪观察的骨质疏松骨修复小鼠模型(Bone 2011)、揭示了雌激素受体beta在骨修复过程中的调控作用(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11)、提出了激素性骨坏死破坏性修复与异常的血管新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存在密切联系的理论(Scientific Reports 2015、Arthritis & Rheumatism 2009)、用实验方法成功验证了冷冻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回输局部病灶阻断激素性骨坏死破坏性修复的进程(Arthritis & Rheumatism 2012)、发现了一个作用机制新颖的同时作用于血管内外事件的预防激素性骨坏死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淫羊霍素(Bone 2006,2007,2009)、开展了中药复方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JBMR 2007)以及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12)。

版权所有 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苏ICP备15009132号
CopyRight © 2008 www.ksrn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元丰路168号 电话:50337806 传真:50337808
技术支持:网联信息